這是巨人吃的米,因為非常大粒! / 高宗懋

歷經多年在地培育優化,大倉米鋪與上昇糧食合作的本番大粒米於2024年9月正式在全聯上架,半年來已躍升熱賣排行榜前幾名。本番大粒米由日本米食味鑑定士、大倉米鋪執行長簡碩宏監製,上昇糧食碾製,生產者為雲林土庫青農高宗懋。
簡碩宏表示,大倉米鋪除了精選全台各產地好米系列,也與上昇糧食共同培育青農,「不管是在地青農或返鄉青農,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傳承傳統農法時,更積極引入最新技術與資訊,並導入科學、系統化管理。屬於大倉米鋪青農系列的本番大粒米,在田間栽培時即利用AI分析介入管理肥料與微量元素使用量,有別過往栽培方式,讓白米呈現最優異的狀態,特色是米粒大顆飽滿,足足是越光米的1.2倍以上,口感Q彈、入口滑順,且帶著迷人飯香。
生產者高宗懋曾獲第31屆全國模範農民。高家世代務農,高宗懋可稱是標準的「農三代」,大學讀的是自動化控制,畢業後在北部從事藥品行銷業務,16年前為了陪伴父母返回雲林老家務農,除了種植水稻,也號召青壯農民配合推動國產雜糧種植、提高自給率。高宗懋笑說:「只有財務自由,才能實現自主。」剛返鄉務農時,與長輩難免產生觀念上的衝突,所以透過貸款方式讓自己「財務自由」,將所有資金投入設備改善,並積極學習最新的種植技術、引進嶄新觀念,將青農思維結合長輩經驗,並透過專業分工,以設備化方式彌補人力不足問題,並更新傳統栽種技術防治病蟲害,不但減少農藥與肥料使用,也適地適種達到節能省水永續發展的目標,因此讓產量與品質都穩定,且有較降低了時間、金錢成本。也因此高宗懋笑稱自己是「年薪百萬、負債千萬」,但基於對土地的熱愛,也因此更精進農耕技巧和專業知識,就連弟弟也卸下工程師高薪工作返家,兄弟檔共同打拼,除了優化田間管理,並導入機械化、數據化,提高了生產競爭力。
因應農村人口結構老化的趨勢,他提出了「青銀共植,土地與人的雙贏局面」概念,創新建立「一期老農、二期青農」的栽種模式,也就是一期作由老農種植水稻,二期則由年輕青農接手,種植黃豆等雜糧作物等,因黃豆富含氮素源,能減少肥料依賴性,讓土地恢復生命力,還能提高隔年一期作水稻產量,成為雙贏的活化農地模式,因此榮獲獲得第31屆全國模範農民。
「將種田變成一件有意義的事。」高宗懋以此為信念,希望讓這款土地變得更好,也希望能解決農村缺工困境,因此透過農業師徒培訓制度,培訓當地青年投入務農,2018年獲選為雲林縣十大菁英農民。
猶如科技大廠注重研發的思維,高宗懋每年都會規劃出一筆預算、一區田地作為研發、試種。目前高宗懋兄弟倆種植本番大粒米的面積約20多公頃種,透過田間管理大幅降低農藥、肥料使用,不僅維持了一定的產量,品質更比過往稻米更好。
「本番大粒米其實是很環保、對環境友善的品種。」高宗懋解釋,因為它的成長期比一般稻米短,不需花費長時間管理,肥料用量減少許多,也省下了資材費用。「本番大粒米最大的特色就是米粒大顆,而且清洗後不需浸泡就可以直接炊煮。米飯好不好吃,冷飯最能感受,本番大粒米吃冷飯時又Q又甜。」高宗懋笑說,「我在做食農教育時,都跟小朋友說這是巨人吃的米,因為非常大粒!」
「不用羨慕日本米好吃,在台灣也能種出比日本米更好吃的米。」高宗懋說。大倉米鋪執行長簡碩宏表示,本番大粒米屬於半稉半糯性質,洗淨之後無需浸泡即可炊煮,建議的米水比為1:1,也就是1杯米加1杯水;若使用重量比則是150公克米加180公克水,約1:1.2~1.22。簡碩宏說:「本番大粒米則以其米粒大而飽滿、香氣濃郁著稱,煮熟後米飯柔軟且富有彈性,帶有濃郁的米香與自然甜味。這款米非常適合用於煮粥、燉飯,或是搭配濃郁的中式料理,能為餐桌增添豐富層次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