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建築師轉行農夫 用心種出高品質有機萵苣 / 賴彥睿
臺灣的緯度,在中秋過後的秋冬,是栽種有機萵苣最佳季節,可持續到隔年的三、四月,屏東的氣候穩定,相較臺灣其他地區,受寒害的機會少,因此更能夠種出品質穩定的有機萵苣。

為協助兄長務農,賴彥睿放棄了原先建築設計師的工作,在屏東縣政府推廣有機農業的帶領下,兄弟倆跨入了有機農業,在產量逐漸成長且品質穩定下,也成為全聯農家直採合作小農,供應最具新鮮度的有機萵苣給消費者。

有機耕作最主要是「適地適種」,為了維持土壤的健康度,同一科連續耕作易產生病蟲害,所以必須採用不同科輪作交替生產,因此就選擇適合秋冬涼冷季節耕種的萵苣。賴彥睿所種植的有機萵苣為半結球萵苣,以蘿蔓及捲葉萵苣為主的紅捲萵苣、綠捲萵苣、鹿角萵苣,前兩者的型態近似球狀,外觀顏色略有差異,桃紅色及青綠色的不同,葉小而尖,葉與梗清脆爽口;後者的型態則為株型直立狀,外觀有紅鹿角及綠鹿角之分,葉柔軟而梗清脆爽口。 適合秋冬生長的萵苣,南臺灣雖然秋冬較北部短,但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繁,偶有低溫寒流,屏東具有緯度的優勢,讓農作物不至於受到寒害。種出好吃的萵苣,最主要是早晚要有溫差,最適宜的溫度約為15∼20度之間,白天日照溫度不能超過35度以上,否則容易變苦。

賴彥睿表示,採收的時間是在早上蔬菜最飽水的清晨,夏季約5∼9點、冬季則是6∼10點之前採收完畢。由於蔬菜採收下來後仍會呼吸,放置於室外就容易萎凋,因此至為關鍵的處理方式就是直接「預冷」,賴彥睿每採收2籃,就盡快送到低溫 4∼6度的冷藏室,讓蔬菜「休眠」,在蔬菜最好的狀態下進行包裝,盡可能維持架上壽命到最長的時間。 最快的速度是今天採收、南部通路當日上架,而北部僅3天內就上架,因為有做預冷,也讓保鮮時間拉長。消費者在選擇時,可依價格標上所標示的「太陽日」做挑選。賴彥睿強調,生鮮蔬菜要吃多少、就買多少,若買得較多則需要保存,可用購買時的包裝袋外覆濕毛巾保濕,讓蔬菜延長約3天的保鮮期。

初期種的有機萵苣供應學校團膳有機營養午餐,慢慢產量穩定、品質更好的時候,才將現有的產量轉零售包裝。供應給全聯上架的包裝以適合小家庭一餐吃完的一份250g為標準,大小適中、口感最佳時就可採收,種植上也不用刻意求大。賴彥睿堅信,有穩定的供貨品質,透過全聯農家直採的通路,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到黑土地的蔬菜品質。新鮮的有機萵苣,買回後用清水清洗即可生食,亦可做成涼拌,可一次汆燙多量後冰起來,要吃的時候拿出來加少許橄欖油及芝麻醬,或是沙拉醋或醬,拌著吃就能吃到蔬菜的鮮甜好滋味。也可打成蔬菜汁,將新鮮的有機萵苣,搭配汆燙的地瓜葉、紅蘿蔔、西洋芹、鳳梨或蘋果,不須加糖,營養又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