堅守信念 友善種植鮮甜玉米筍 / 林浩平
元長鄉位於雲林縣西南方,境內居民多以務農為業,是台灣典型的農業鄉鎮。小農林浩平從小就在田間當小幫手,對於種植農作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大學時前來雲林就讀,時不時也會到田間看看,剛好遇見了一位師父,手把手傳授務農之道,越做越有心得,如今更建起自己的包裝廠、冷藏庫,並購入先進的輔助機具,發展頗具規模。

雲林的氣候溫暖,而且土壤肥沃又鬆軟,加上排水良好,十分適合生鮮玉米生長。玉米筍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,比較不會有缺貨的狀況,夏季種植時間約45~55天,冬季種植時間約65~75天;而夏天種植的玉米通常在播種後約60至65天即可達到收穫期,冬天則是在90至110天才能達到收穫期,這是因為氣溫較低,影響玉米植株的生長速度。 玉米筍在播種時要先確定適當的行距和株距,以促進生長並提高產量,播種前後施入適量且均勻的肥料,以促進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。林浩平表示,由於他的農產品幾乎已經不使用農藥,因此需要定期檢查植株,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來預防管理可能的病蟲害。

到達收穫期後,只要玉米筍的紅鬚長到約3公分以上,而且數量比較茂盛、顏色也轉紅之後就可以採收了,摘採時只要懂得借力使力就可以輕鬆拔下,每株玉米筍會結三穗,林浩平會採下其中的兩穗,因為通常第三穗比較不會那麼好吃,就會直接作為農業廢棄物處理,讓顧客能享有最好的品質。林浩平直接邀請我們試吃田間現採現剝的玉米筍,一口咬下,不僅滋味鮮甜,而且有種濃郁的玉米香氣。 採收後的玉米或玉米筍要盡快完成去除田間熱的動作,如果沒有進行散熱,玉米或玉米筍裡面可能會氧化、變黃、潮濕,首先將農作物裝進保鮮袋或密封的容器中,並放入冰箱冷藏室內保存,生鮮玉米的冷藏溫度會控制在攝氏 4 度至 10 度之間,有助於減少水分流失、延長保鮮時間。林浩平也自豪地展示自家新建的冷藏庫,頂部還附有灑水設備,保持濕度,讓產品的賣相更好。

預冷降溫一天後,就可以進行去殼包裝的工作,由於採收後的玉米筍很大一條,可食用的部分卻是剝開後的小小一根,先行去殼的好處,就是讓消費者能夠只買到需要的部分,也不必處理大量的農業廢棄物。其實,剝下來的葉子、前面提到的第三穗玉米筍,或是品質比較差的產品,林浩平都會將這些農剩料轉化為飼料棒,並提供給附近的酪農鄰居,讓殘質轉化為價值,降低碳排放,酪農也會提供牛糞製作肥料,形成互助互惠的循環經濟。 除此之外,林浩平的農田皆採用「輪作法」,例如玉米筍就會與紅蘿蔔交替種植,維持健康的土壤,提升自然地力,讓種植出的玉米筍擁有完整充分的營養。

談到與全聯開啟的這段緣分,林浩平感性的表示,這3年來,透過全聯強大的產品銷售系統,不僅提高了品牌價值與知名度,而且逐步進行技術改良、升級設備,讓農場的深度和潛力大幅提高,有效擴大商品的銷售渠道。與全聯合作,讓小農更有信心,不僅能在自己的專業盡情發揮,而且能夠秉持致力於保護土地和生態的信念,繼續大步前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