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拒絕回家的孩子,下定決心返鄉接班 / 羅昇鴻
頂著一頭不羈的捲髮,看起來自在隨和的羅昇鴻,形象的確是漂鳥回鄉的二代農民代表,因為從小和父親的關係就很緊張,所以專科畢業後,曾經打定主意絕對不回鹽水,但家庭的牽絆畢竟血濃於水,在母親的勸說下,羅昇鴻毅然而然決定返家接班、奮力一搏。
一旦決心接手家裡養牛的事業,羅昇鴻最大的目標就是改革,然而改革對於父親而言,無疑是公然的挑戰,於是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做得到,從改善牧場設備開始,不論是電風扇或是噴水設備,他都土法煉鋼的向朋友借工具、自己焊接架設,而關於養牛的專業知識,就到處請教老師、同業前輩。「還好養牛的人都不藏私,有什麼技術資源都會分享出來,大家不是互相競爭、而是互助合作。」溫暖的人情,也是羅昇鴻為什麼願意繼續投入酪農業的原因。
設備改善之後,羅昇鴻便著手測乳、乳量跟質量分群等動作,並找來獸醫師以及營養師為乳牛作調配,這才發現,從源頭開始就把乳牛照顧好,後期的經營管理就輕鬆得多,同時他也不斷的去接觸、嘗試新的技術,雖然過程中曾經遭遇剩餘乳的打擊,但他還是做到在短短幾年之間讓牧場的經營上軌道,雖然還是無法讓父親完全放手、將牧場交付給他,但羅昇鴻認為,採用新的方法才會有新的成果,「總是要試試看才知道嘛!」從摸索中,才能找出自己的一套經營模式。
無論是酪農業或是任何產業,接班人要繼承家業,總是要歷經一段長期的陣痛期,父子間的摩擦、不信任感所造成的衝撞,似乎都是在所難免的故事,其實,如果不是因為對於家業有責任、不捨親人的勞累,年輕一輩也不會選擇回鄉;相對的,如果不是上一代對兒女有期待,也不會以嚴厲的標準來挑剔小輩們的所有作為。羅家的接班歷程,也可以看見其中的掙扎與情感,雖然僵持,但彼此的期待是一樣的,就是做得更好!
羅昇鴻家的牧場獨立在北鹽水的田園間,乳牛吃的還是栽種在田間的新鮮牧草,在這個以蜂炮聞名國際的小鎮裡,很難想像有這麼一座清淨的牧場存在,他說,鄉下長大的孩子,對於土地都有一份特別的情感,站在自家的牧場裡,羅昇鴻顯得很放鬆,接班,或許是爭一口氣,但對農牧自然的熱愛,也溢於言表。